拉克分享|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农村人最愿意。

1、“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不是当下的流行风靡,而是刚被注意到。
这句话最早是孙君老师讲的,是由他二十多年乡建经验汇聚出的一句总结。能被说成“风靡”表示流传和使用的频率很高,能广为流传就一定会广为唾弃。“名满天下”的同时也就“谤满天下”。
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农村人愿意吗? 
农村人最愿意。
我在项目上驻场两年多,私下里找我设计房子最多的不是政府领导和企业老板,而是当地的村民。因为60、70年代出来的人除了成为政府领导和企业老板外,更多的人还是农民。有乡村味道的房子更适合的是他们这代农民的“审美”,而不是为了迎合政府领导和企业老板的。
2、房子一定是好用其次才是好看。
设计圈里有句话: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建筑的最终呈现不是设计师决定的,而是设计师参与执行,决定权在房子主人、工匠师傅、当地建筑材料。只有经过大量的走访调研才能找到建筑元素,才能寻得传统建筑手艺人,才能就地取材盖房子。
说乡村的民宿建筑“鹤立鸡群”这形容的很对,鹤不立在鸡群里村民怎么知道自己的房子不是“鹤”呢?现在的农村空心化很严重,还在村里当农民的都是60、70年代的那群人们,他们不会玩抖音更不懂什么是“民俗感”。用农村旧物料,融合传统乡土元素,结合当地的老匠人,把他们记忆里的房子再次呈现出来,而且比现在的“火柴盒子”房子住着舒服,老农当然高兴了。农民最实惠,最简单,不懂什么是“网红”什么是“民宿”。
 
 
3、民宿是过去,乡宿才是未来。
民宿更多的是有情怀的城市人或者是企业来投资建设的,他们关注的是人流量、投资经营等因素,多是以乡村旅游为主要载体,民宿算是嫁接在农村里进行生长。但是乡宿就不同了,他们的主人都是愿意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在农村生活就是生产,先自给自足后余下来的可以招待游客或者是网上零售,乡宿是从农村里自己生长出来的。
两者若单以好坏来评价显得太片面,各有千秋,各自成长。一个人真饿的时候不管是“精品菜”还是“农家饭”吃起来都一个味,吃饱就行。现在全国即将实行全面脱贫,老百姓已经不是过去“吃不饱饭”的年代,而是到了“喜欢吃什么”的时代。打破了思维的局限性才能吃好睡好玩好。
4、乡村不需要艺术家,是艺术家需要乡村。
乡村不只是艺术家需要,大家都需要,乡村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有文化、传统、乡愁、温度等,但城市里就没这些东西。乡村不需要艺术家、企业家、评论家,乡村需要的是孝道、宗祠、家谱等,乡村要守住农耕文明的“魂”,不然城市人将会魂不附体,行尸走肉。
5、中国还留有世界上仅存的农耕文明。
疫情期间在家筹备写书,阅读学习了一些有关人类发展史的书籍。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只要是讲到农耕文明,国外的书籍中最多出现的是“秦始皇”时期的中国,而国内的书籍着重表达的是历史成就。国外的作者可能是对中国一知半解不敢多言,国内的作者可能是老少皆知吹嘘炫耀。
其实目前市面上很少有书籍详细的解读中国的农耕文明、农业社会和农村。可中国恰恰是四大文明古国仅存的一个从农业社会转变而来的大国,中国的偏远农村依然保留着“小农经济”和“农耕文明”。这里不作展开讲,我会继续研究相关资料后再进行论述。
  
6、乡村的未来不是更好,而是要比城市好。
中国的崛起是不争的事实,我们走的路跟西方国家完全不同,没得比不可比。小花盆里种了一棵参天大树,还不能影响周边别的树木生长。
国外是先发展城市后发展乡村,但是中国就不能这样,只能是城市优先发展后乡村紧跟着振兴。因为中国的乡村容纳着太多城市人,全世界只有中国会每年出现一次“逆城市”现象,中国老百姓称之为“春运”。
乡村的未来是不是更好,这个题目太大太久远。我们只争朝夕,让未来的乡村比现在的城市好就够了,同样好也行。
7、用双腿去做选择。
不管今后是城市好还是乡村好,让自己的双腿去做选择。那里好就留在那里,那里不好就离开那里。
留在城市也好留在乡村也罢,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把它们变得更美好,幸福的生活是奋斗出来的,不是坐享其成评头论足的。用双腿去选择,用双手去拼搏。
  
8、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年轻人的。”
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记忆,对于设计和建筑都是一样的。建筑不应该被赋予太多的使命感。
对于设计师而言,下手做方案的时候心里一定要添加一个“时间轴线”概念。不要只是追求传统的或者现代的,任何设计都要考虑周围环境,以及存在于当下空间的必然性,做成当代的就行。
让建筑实现有机更新,让设计师谱写今朝年华。
 
“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帕斯卡
0 回复

发表评论

想要加入讨论吗?
请自由发表意见!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