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直播、多主题展览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亮点纷呈

6月5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线上新闻发布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在发布会上介绍了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情况。今年的活动主题为“文物赋彩全面小康”,将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重要时间节点,展现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风采,让广大观众领略文物之美、生活之美、发展之美。

关强介绍,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将于6月13日在广西桂林举行,包括开幕式、主题论坛、融媒体行动、抗疫文物图片展等12项线上线下活动,其中有五大亮点。

首先是设立双会场,除桂林主会场外,还将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设立北京会场,届时,央视频、广西电视台、桂林电视台将协同进行两地联动直播;活动期间,还将举办主题论坛,邀请相关地方代表及专家学者围绕文物提振乡村振兴、文物助力脱贫攻坚等不同角度进行探讨;同时,国家文物局将公布2020年度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精品(新媒体)推介项目和入围名单,以及“寻找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推介名单,弘扬保护文物、守护遗产的正能量;国家文物局还联合多地文物部门和文博单位,将于6月13日在央视频推出《文物赋彩全面小康——文物潮我看》大型直播活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也将在同日开播;此外,第十二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第七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中国文化遗产美术展”,以及“我和祖国共成长——第二届儿童文化遗产线上主题画展”等线上活动也将一一为大家精彩呈现。

作为主场城市的广西桂林,届时也将举办文博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图片展、文化遗产创意产品集市等一系列地域特色鲜明的活动。

除主场城市系列活动之外,全国各地具备复工复产条件的文物保护单位、各地博物馆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将开展预约参观、线上线下展览展示和宣传教育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预约免费开放、网络展览、网络讲解、文博云课堂等惠民服务。

据了解,全国文物系统组织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将举办的活动数达4600余项,包括线上的“寻访千年运河”“一眼千年 云游莫高”、赋彩小康主题的“文物赋彩”表情包大赛以及各地抗疫文物展等精彩活动。

国家文物局要求,各地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活动期间加强人员安全健康管理,加强线上遗产日活动内容监管,为公众提供营养、健康、安全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大餐。

教育部:过紧日子 “三公经费”削减58% 重点投入科学技术研究

中国网记者关注到,在这份报告中,10余次提到“过紧日子”,并据此大幅削减了一般公共预算及“三公”经费等预算支出。其中,“三公”经费预算数为871.94万元,比去年下降了58.07%。与此同时,多项科学技术支出经费预算“逆势”增长,重点实验室、重大科学工程及高技术研究项目获得政策倾斜。

落实“过紧日子”,财政拨款、三公经费大幅下降

预算报告显示,教育部2020年部门预算一般公共预算当年财政拨款为14042476.64万元,比去年执行数减少1563907.55万元。主要原因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过紧日子的有关要求,厉行节约办理一切事业,大力压减了公用经费和非刚性、非急需的一般性支出,合理保障必要的刚性支出需求及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大任务、重点项目,体现在有关支出科目中。

三公经费方面,教育部2020年因公出国(境)费较去年减少1027.72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较去年减少7.07万元;公务接待费比去年减少172.82万元。主要原因也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过紧日子和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考虑疫情影响,大力压减因公出国(境)任务、公务用车费和公务接待费支出。

受疫情影响推迟开学,大中小学经费相应减少

预算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推迟开学,2020年大中小学经费预算均相应压减。

在教育支出(类)普通教育(款)中,小学教育(只包含教育部直属高校有财政户头的附属小学)、高中教育(只包含教育部直属高校有财政户头的附属中学)、高等教育预算数分别为47526.07万元、159673.35万元、10576257.15万元,比去年下降了11.66%、3.68%、10.79%。

此外,教育支出(类)条目中,因派出规模减少,出国留学教育今年预算数为486456.70万元,比2019年财政拨款执行数减少6409.95万元。

支持重点实验室建设,多项科学技术支出“逆势”增长

中国网记者关注到,在“过紧日子”的大背景下,多项科学技术支出(类)基础研究(款)预算经费均“逆势”增加。

例如,重点实验室及相关设施,2020年预算数为257360.75万元,比2019年财政拨款执行数增加1949.99万元;重大科学工程,2020年预算数为24200.00万元,这项预算为本年新增项目拨款;高技术研究(项),今年预算数为60376.00万元,比2019年财政拨款执行数增加23047.94万元。

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

文化遗产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并且还应充满生机地走向未来

透过一块屏幕,在北京“寻访千年运河”,去广东“穿越古今 漫游岭南”,到甘肃“一眼千年 云游莫高”……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随着这个日子日益临近,各地纷纷推出线上活动,让观众在云端就能了解和体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是历史的丰碑,是珍贵的记忆。漫步“海上花园”鼓浪屿,我们不一定能想象当年繁盛一时的景象,但一定能在历史风貌建筑散发的闽南韵味、南洋气息和欧陆风情中,感受到中西文化的交融交汇;置身唐代名刹大雁塔,我们可能无法复原“雁塔诗会”的盛况,但一定能在二圣三绝碑、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中,领略唐代的盛世辉煌;走近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鎏金铜蚕”,我们不一定能体验到汉代鎏金工艺的精湛,但一定能在汉代养蚕缫丝之繁盛的故事中,了解先人开辟丝绸之路的伟大壮举。放眼神州大地,人文胜迹总是满载历史,一墙一瓦都是文化,山水之中皆有故事。我们理应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每一个文化遗产,既是历史生活的一个片段,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时间无言,但它却会通过一个个文化遗产,铭刻下历史的文脉、民族的记忆、精神的基因。而凝结在文化遗产之中的文明底蕴,不仅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还为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深厚滋养。铭记历史沧桑,看见岁月留痕,方能更好延续文化根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应让文化遗产“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应让其“飞入寻常百姓家”;不仅要保护好文化遗产,更应激活其内在的生命力。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文化遗产既然是“遗产”,那也恰恰说明,它与现代生活,是有距离的。如何缩小这一距离,让文化遗产不只是一件件静止的作品,而是活在当下、活在人们生活里的有生命物品,这也正是需要持续用力的地方。这些年来,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节目热播,到创意视频“文物戏精大会”刷屏,再到《故宫日历》、国家图书馆的《永乐大典》信笺等文创产品热销,这类文化现象也从侧面说明,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是激活文化遗产生命力的重要方向,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最好的保护是成为日常所需。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历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日常生活之中。当博物馆“打卡”日益成为公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当故宫开发的文创产品频频卖断货,当陕西剪纸、遂昌龙粽等非遗伴手礼受到顾客青睐,“活起来”的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有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忆。文化遗产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并且还应充满生机地走向未来。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让它们亲民而不再“高冷”,有趣但不失厚重,这恐怕是擦亮文化瑰宝的必经之路。

值得高兴的是,遗产日期间,多家网络平台将联合举办“非遗购物节”。一边是古老的文化遗产,一边是新兴的互联网业态,非遗“触网”启示我们,文化遗产完全可以融入当代生活。而这,也正是“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题中应有之义。

金融扶贫全方位发力 政策支持不断加码

近期,多个金融监管部门密集部署,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金融支撑。下一步,将完善扶贫小额信贷、保险扶贫等政策体系,加大贫困地区金融资源投入。同时,加大产业扶贫金融支持,不断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记者获悉,未来相关部门还将开展政策研究,完善2020年后针对相对贫困地区的支持政策,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央行、银保监会等多部门近期频频部署,加大金融扶贫政策力度。央行行长易纲在两会期间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抓好金融扶贫政策落实落细,强化扶贫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加大“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银保监会此前也印发通知,要求银行业保险业努力实现精准扶贫贷款余额持续增长、扶贫专属农业保险产品持续增加等考核要求。

随着支持政策不断加码,金融资源正加速向贫困地区倾斜。广西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攻坚任务县占全辖县域总数96%。记者从广西银保监局获悉,广西通过对20个深度贫困县逐一盯梢,2019年实现深度贫困地区贷款增速反超全区平均0.45个百分点。2020年一季度疫情期间,广西扶贫小额信贷平均延期还款5.9个月。

银保监会发布的最新数据也显示,金融扶贫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全国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户数1067.81万户,覆盖约三分之一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农业保险扶贫增品扩面提标,累计提供农业风险保障3万余亿元,参保农户近2亿户次。

除了加码“输血”,金融扶贫也不断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记者从央行西安分行获悉,当地正着力促进扶贫小额信贷向产业扶贫升级,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以苹果、奶山羊、棚室栽培三大产业带动的“3+X”特色优势产业支持力度,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全省产业带动精准扶贫贷款余额396亿元,同比增长60.2%。央行成都分行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当地通过政府建立扶贫产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等方式,鼓励银行机构向扶贫产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截至一季度末,累计投放贷款27亿元,带动2.8万户贫困户稳定脱贫增收。

易纲表示,下一步,将做好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升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服务农村和贫困地区的能力,开展2020年后续政策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带题主播”新上线 “旁听”民意不缺席——人大会议创新“旁听”形式记事

面前一部手机,发言者侃侃而谈;手机的另一端,有人在凝神静听、详细记录……全国人代会期间,每天都有多场特殊的“直播”在同时进行。

第一时间“速递”代表们的“好声音”,打造汇集民意的“直通车”。这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秘书处采取的一项新举措。

以往全国人代会期间,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要到代表团小组会议听取审议意见、接受代表的监督。

今年,大会秘书处加强统筹规划,积极采用信息化手段改进加强各项组织工作,在确保会议按照程序进行的同时,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推出以网络视频方式听取代表小组会议审议意见的新举措。

来自100多个小组近3000名人大代表的声音,通过数百部手机,直接抵达全国人大机关、国务院各有关部委、“两高”等听会单位的1300余名工作人员。

这场大规模“直播”是如何实现的?记者了解到背后的一些故事。

“5月初确定技术方案后,各有关单位及参与此项工作的全体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络局代表联络处处长肖兆申说,“从信号传输保障、网络安全、设备检测、听会人员分组、各代表团工作人员培训等方面齐头并进,赶在5月20日各代表团抵京报到当天,完成了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肖兆申介绍称,网络视频听会通过政务微信APP,以视频会议方式传输代表审议发言的音视频。大会秘书处给34个代表团的105个小组统一配备了终端设备,由各小组指定工作人员按照统一操作流程,组织相关人员听会。

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大会秘书处在各代表团、听会单位的协助下,分别于20日晚、21日上午组织了两次全要素模拟演练。

“我们4个组的联络员专门进行了提前演练、人员对接和设备培训。”浙江代表团工作人员何晓明说,“因为预案做得周全,使用过程总体都很顺畅。”

对于这样的新形式,代表和相关部门人员怎么看?

——直通民意,提升沟通效率。

“听会同志到驻点-记录建议意见-返回部委-解释小组整理-交办公厅-批分各司局-各司局提出办理意见-研究修改计划报告-相关负责人去各团当面汇报。”国家发改委政研室副主任韩振海向记者介绍了部委听会反馈的流程。“现在通过视频形式听会,可以第一时间收集建议意见,至少能节省一半时间。”

“您把具体品种和时间详细email我,我做个分析,看看是什么问题,讨论解决。”浙江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丁列明在提出建议当晚,就收到了来自相关部门的反馈信息。

“我对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的建议,得到了国办有关工作人员及时的电话沟通回复,我很满意。”全国人大代表胡季强也说。

——直达部委,扩大交流范围。

23日上午,在手机的一端,浙江代表团正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在另一端的某机关单位会议室,审议现场正通过投影仪被投到大屏上,几十人在同时观看记录。

“‘云听会’有数据共享的特点。”韩振海说,“很多代表的意见可能涉及各部门,采用‘云听会’的方式,可以在第一时间分享相关建议。这种新方式对我们今后开展工作确实大有裨益。”

——云端直面,促进无缝交流。

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已与20个代表团代表进行了“面对面”的“云交流”,第一时间回应了代表们的意见建议。

26日,在浙江代表团小组审议结束后,两位代表还在抢着与手机里听会的工作人员对话:“我也补充一句”“要更多关注虚假诉讼的案件”……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奥委会副主席李玲蔚建议将视频会议的方式运用到日常工作中,“这样更能及时解决问题、履职监督。我们近3000名人大代表,来自各地、各领域、各阶层,每个人身后都代表着更多人,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云这一端,作为“带题主播”,代表们带着老百姓的议题和问题而来;在云另一端,相关部门更精准快速地作出反馈。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十条重点看这里

5月21日晚,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由大会发言人张业遂就大会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本场发布会的重点如下: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会期7天

张业遂介绍,本次大会22日上午开幕,28日下午闭幕,安排三次全体会议,共9项议程,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等6个报告,审议民法典草案等,目前各项工作已全部就绪。

涉公共卫生30件法律待制定修改

张业遂表示,为完善和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体系,今明两年人大常委会计划制定修改法律17部,适时修改法律13部。重点包括争取年内审议通过新制定的生物安全法草案;争取今年下半年提交审议修改后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草案;尽早完成修改动物防疫法,抓紧修改国境卫生检疫法,认真评估并有针对性修改完善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

民法典草案共7编 累计征求意见建议超百万

张业遂介绍,提请本次大会审议的民法典草案共7编、1260条,7编分别是: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十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

坚决反对美国国会涉华消极议案

针对美国国会一些议员围绕新冠肺炎疫情提出的涉华消极议案,张业遂表示,这些议案对中国的指责毫无事实根据,而且严重违背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方坚决反对,将根据议案审议情况予以坚定回应和反制。

中国不存在“隐性军费”问题

张业遂介绍,中国从2007年起每年都向联合国提交军事开支报告。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清清楚楚,不存在什么“隐性军费”问题。中国国防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长期保持在1.3%左右,远低于2.6%的世界平均水平。与第一大军费开支国相比,2019年中国国防费总量仅相当于它的四分之一,人均只相当于它的十七分之一。

维护国家安全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张业遂称,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根据新的形势和需要,行使宪法赋予的职权,从国家层面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是完全必要的。

中方绝不接受任何滥诉和索赔要求

张业遂表示,新冠病毒溯源是严肃的科学问题,应由科学家和医疗专家进行科学探索,基于事实和证据作出科学判断。通过转嫁责任来掩盖自身问题,既不负责任,也不道德。中方绝不接受任何滥诉和索赔要求。

中国利用外资的综合优势没有变

针对所谓“外资撤离中国”论,张业遂表示,尽管疫情对在华外资企业造成影响,但中国并不存在大规模外资撤离的情况。中国利用外资的综合优势没有变,外国投资者持续看好中国,在华长期经营发展的信心没有变。疫情全球大流行会对经济全球化产生多方面复杂影响,但不至于逆转全球化历史进程。

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能够如期实现

张业遂表示,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对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克服疫情影响的重要措施。虽然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新的挑战和困难,但随着这些措施全面落实,疫情造成的影响将会降到最低。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一定能够如期实现。

中国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张业遂称,中美关系正处在一个重要关口,关键在于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如果美方尊重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理性看待中国的发展和战略意图,致力于与中方开展建设性对话,将有利于两国各领域及在地区和全球问题上的互利合作。如果美方坚持冷战思维,推行遏制中国的战略,损害中国的核心和重大利益,结果只能是损人害己。中国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将坚定不移捍卫自身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新零售”持续走热 助力餐饮、文旅新业态崛起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生产生活秩序开始加快恢复,人们也逐渐养成了新的消费方式和习惯。而“新零售”概念的落地则让市场中的不少创新业态逆势增长。业内人士表示,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餐饮、文旅行业正搭乘“新零售”的顺风车,为消费复苏助力。

文旅休闲新需求催生产品服务升级

双层挑高的空间、高大的季节性绿植、公共空间的艺术展,一杯意式现磨手冲咖啡,这是位于北京市朝阳合生汇写字楼里的一家西餐厅,在这里消费者不仅能品尝美食,还能举办小型商务会议,甚至预订旅游产品。记者了解到,目前荟聚购物中心、朝阳大悦城、合生汇等北京市区内主打新零售概念的大型商业综合体早已成为京城打卡新地标,多元文化交融的体验式场景,吸引着时尚族群以及喜欢品质生活的主流消费家庭纷至沓来,而一些小型零售空间则借此机会开始探索新零售模式,比如SKP的RENDEZ-VOUS时尚创意书店、凯撒旅游的迭代门店“觅MI LOUNGE”西餐厅等等,一经推出就受到市场关注。

除了新型的消费场景,疫情也催生了更多线上新型消费服务的完善,其中文旅行业尤其明显。不久前是国际博物馆日,来自美团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博物馆大多已按下“重启键”,超70%恢复对外开放,通过App“预约旅游”成为逛馆游客的新选择。同时,随着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加深,各地文物也通过线上语音导览、线上直播等形式“活”起来,掀起了一波波“云听展”“云逛馆”热潮。此外,由于民航市场的运力逐步恢复,如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订机票的需求也成为了在线旅游企业探索新零售的重点。“我们认为,助力国内民航业进一步复苏的时机到了。”携程机票事业部副总裁杨继军表示,“综合考虑目前市场现状,我们决定和合作伙伴一起,进一步助力市场回暖和复兴。”据了解,携程目前已联合包括国航、东航、南航、海航在内的众多国内航空公司,短途运输航空企业,机场方等合作伙伴,为消费者提供总计数千万元的产品优惠,而除了常规特价机票,还将为购买指定航线的旅客提供免费机场休息室等附加产品。

餐饮+新零售时代到来

疫情让人“宅”在家里,这给众多原本习惯线下门店业务的传统餐饮企业带来了挑战,而“预包装食品”成为了不少企业的转型新出路。记者了解到,预包装食品可具体表现为预制菜、半成品等,在疫情的冲击下,众多餐饮企业都开始通过新零售的形式售卖预包装食品,例如谢谢妈妈炸鸡推出“宅家煮”系列产品,犟骨头推出“犟气熏骨头”、久如香推出麻辣小龙虾、热辣卤煮等产品,而线上销售则成为了这些企业的主要利润点。

企查查数据显示,国内经营范围含“预包装食品零售”的现存餐饮企业近6万家,2020年4月,相关餐饮企业注册量突破2000家,环比今年3月,增长88.29%,同比2019年4月,增长15.2%。从地域上来看,从事预包装食品零售的餐饮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广东省拥有相关企业数量最多。业内人士表示,2020年,对传统餐饮而言无疑是一个寒冬,但并不妨碍转机在其中悄然发芽,以预包装食品为载体之一的新零售模式,正是餐企寻找转型的工具之一。

新零售将为企业创新创造更大空间

近日,董明珠直播带货,创下几小时内数以亿计的销量;盒马鲜生自疫情发生以来,线上流量是去年同期的近3倍,线上订单比重从50%增至80%;曹操出行推出的“曹操帮忙”业务,4月的业务单量同比增长接近90%……北京市统计局日前发布的《2020年一季度北京市经济运行情况报告》中,更是首次将新零售单独呈现:新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7成以上。

由此可见,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之下,新零售的发挥空间更加广阔,更加迎合人们寻求消费最优解、深度体验高品质美好生活的疫后消费新特点。业内人士分析,从数字经济发展大趋势看,新一代消费者习惯于线上消费,认同社交圈层,商家通过搭建主题鲜明的线下文化生活场景,再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便可以让消费者有精致化、个性化、可视化的深度体验,另一方面,疫后的产业复苏需要新思路、新模式,从新零售角度切入无疑将为相关企业创新业态创造出更多的空间。

“新电商人才发展计划”发布 聚焦新电商产业链条发展

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并产生巨大活力,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日趋火爆的直播带货只是电商诸多新业态的一种,线上经济还有很大空间值得挖掘。网红经济如何摆脱鱼龙混杂的现状,向更加健康和良性的方向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成为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新电商人才的培养与发展需求日益迫切。

5月19日,人民网新电商研究院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举行“新电商人才发展计划”交流座谈会。人民网党委委员、董事、副总裁、人民网新电商研究院院长宋丽云、人民网版权渠道部主任白娜,北大资产经营公司总裁韦俊民、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理事长黄怒波出席会议,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导师杨秀龙、北创营CEO王健等嘉宾共同与会座谈。

(“新电商人才发展计划”交流座谈会现场)

  开拓扶贫双创新思路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座谈会气氛热烈,与会嘉宾围绕如何更好调动双方资源、探索产业经济模式、扶持创业项目落地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并且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由人民网与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共同发起的“新电商人才发展计划”正式启动。

宋丽云表示:“人民网是人民日报社控股的传媒文化上市公司,是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综合性网络媒体之一,不仅要做新闻舆论场的“压舱石”,而且要为当前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培育新经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此次与北大的合作,聚焦新电商人才发展与培育,是助力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的有效举措,希望借此契机,真正搭建起帮助政企对话、推动人才升级、服务行业发展的平台,发挥主流媒体的引导责任。”

北大资产经营公司总裁韦俊民说:“北京大学是最早响应国家创新创业发展战略的,并建立了创业教育、创业研究、创业孵化、创投基金四位一体的综合创业扶持平台。未来通过与人民网的深度合作,可以更好地赋能新电商产业及人才发展。”

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理事长黄怒波谈到:“新机会下要有新思路、新模式、新视野,此次北大与人民网的合作,虽然是新电商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但是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要兼顾品牌价值、人文精神、战略高度等多个维度,要充分发挥北大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民网广泛的社会影响,着眼于培养适应新经济发展的新青年。”

(“新电商人才发展计划” 启动仪式现场)

  四位一体布局 培养急需人才

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全开放公益创业教育与扶持平台。目前,北创营平台已聚集400位资深导师,发展150门创新创业课程,通过网络课堂、开放课程、直播课程、路演沙龙、创新大赛、专题特训等多种形式,服务了超过50万名创业青年。

此次人民网新电商研究院携手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共同发起“新电商人才发展计划”,将聚焦新电商的产业链条发展,关注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协同发展的新电子商务生产体系、传播体系、商业体系以及培训体系。为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建设和人才建设保障,并与全产业合作伙伴一起,齐力打造体现主流价值的产品形态、传播形态和商业生态,整合行业优秀资源力量,培养新电商领域急需人才。

新媒介赋能文艺创作生产(高峰之路)

艺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总是如影随形。造纸术的问世、印刷术的发明、照相机的使用、电影电视的兴起,每次新技术推动下的媒介革新,都有助于文艺生产力的解放

有人认为,当代新媒介能够通过数字化模拟所有现有媒介,这种“以无驭有”的力量打开艺术生产的无限空间,美和艺术正在借助新媒介不断融入现实

充分利用新媒介优势,使文艺真正承担好“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任务,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随着信息科学快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逐渐普及,融媒体、互联网+等新观念深入人心,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发生深刻变化,当前文艺创作生产也相应呈现许多新趋势和新特点。如何把握互联网时代文化艺术变革规律,与时俱进地调整文艺创作生产方式,建设健康繁荣的文化生态,多层次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多样化文化需求,是新媒介语境下文化艺术行业应当着力解答的重要课题。

技术进步释放文艺生产潜能

新媒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当前的新媒介主要指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网络应用,如微博、微信、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新媒介往往是对旧媒介兼容与完善的产物,如电报之于书信、收音机之于留声机、电视之于电影,当一媒介的全部或部分功能被其他媒介兼容时,新旧之别就显现出来。当然,旧媒介未必都会因此销声匿迹,例如电影大银幕、仿真声场和集体观影等特性为电视所不及,电影和电视至今仍然共存。

历史地看,艺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总是如影随形。造纸术的问世、印刷术的发明、照相机的使用、电影电视的兴起,每次新技术推动下的媒介革新,都有助于文艺生产力的解放。当前,网络新媒介不仅催生出众多新的文艺形式,同时也在大幅提升文艺创新能力。在突破传播屏障、开拓创作视野的同时,新媒介还以促进艺术与技术深度交融、促进美学与科学交互增益的方式,深刻影响文艺生产理论与实践。

首先,新媒介超越时空的高效便利特性,使文艺创作门槛大幅度降低,极大解放文艺生产力。网络作家、网签歌手、数字画师等“网生艺术家”大批涌现,新媒介文艺社群数量之巨、崛起之快,史无前例。新媒介对文艺生产潜能的全面释放,使人类文艺版图为之一变。

其次,新媒介技术更新换代迅速,有力推动艺术重塑,对文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思维模式和审美习惯产生深入而持久的影响。比如,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等领域大显身手,一次次为文艺审美创新带来惊喜。“媒介即艺术”的理念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认可,文艺创造借助新媒介成为博采众长的跨领域综合行为。

再次,新媒介为文艺生产与消费打造出人机共舞的新平台,在提升文艺消费品质、丰富品类以及改善接受体验等方面收获丰厚。以阅读为例,各类阅读软件“攻城略地”,妙趣横生的数字出版声像谐和,网络阅读人机交互特性和自动检索功能,赋予用户接受和使用信息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系列文字声像平台使阅读无远弗届,妙趣横生。

新媒介不仅改变文艺创作生产方式,也在改变文艺存在的基础。新媒介提供新的创作工具和手段、新的作品储存载体与流布通道。对受众来说,新媒介成为接受文艺的重要渠道。可以说,新媒介既是文艺生存发展的重要历史条件,也是文艺实现社会价值的主要依托。

文艺创造借助新媒介升级迭代

新媒介对创作生产全方位的重塑和影响,使当前文艺呈现许多新特点、新趋势。

文艺创作新类型、新形式不断涌现。比如网络文学就是新媒介催生的文艺新品类。数以万计的在线作家以日更两亿字的速度,创造出史无前例的小说创作规模和文学传播奇观。有研究者指出,中国网络文学有望成为全球性文化现象。在视频领域,短视频、竖屏剧、互动剧等新鲜形态层出不穷,丰富人们的文艺生活。

创作者对受众需求把握更为准确,文艺创作更加有的放矢。借助大数据技术,精准定位的信息“窄播”使传播效率得到全方位提升;由于在线及时互动,创作者得以把握用户心态,了解粉丝需求。因此,无论是视频网站精细的内容分类,还是网络文学的创作类型,都能与其受众精准匹配。跨媒介艺术消费更是强化深度体验,一部优秀的系列作品可以根据不同媒介有针对性地定制和分发内容,有效吸引不同受众群体的支持。

文艺创作成为跨越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行为。数字技术方便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的取长补短与互相借鉴,走向更具综合性的融合创新。媒介间相互依存、彼此助益的特性,使文化艺术产业链不断延长、愈加完备。比如,一部优秀网络小说,可以延展出影视改编、动漫制作、游戏开发、音频传播等产业链价值。小说《杜拉拉升职记》出版后,各种版本的衍生品纷至沓来,话剧、电影、电视剧风行一时,相关游戏改编和视频混剪数不胜数。新媒介语境下,全产业链开发已成为文艺生产的常规路径,每一个新文本都对整个故事作出独特而有价值的贡献。

文艺受众广泛参与到文艺创造活动中。数字化、多媒体、互动式的网络艺术传播,不仅使受众可以自由选择艺术作品,还可以随时发表意见。通过网络小说跟帖和视频网站弹幕,受众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自主性更强的“用户生产内容”,更意味着每一个人都可通过便捷的数字平台发布内容。网络作者、视频博主、网红主播,这些新兴行当正在为文艺创造注入无穷活力。这种“产销”二重身份渐趋融合的情况,在新科技艺术中同样常见。大型交互剧《梦·镜》借助全息投影、体感交互等技术,使观众通过感应墙进入如梦如幻的神秘剧场,演员与观众的“高交互”体验令人耳目一新。

新媒介文艺创造前景广阔

有人认为,新媒介能够通过数字化模拟所有现有媒介。这种“以无驭有”的力量,正打开艺术生产的无限空间,美和艺术正在借助新媒介不断融入现实。

可以看到,媒介技术仍在日新月异的升级迭代之中,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媒介技术有望实现艺术重塑。小说写作程序“电脑作家2008”以托尔斯泰的18部作品为基础创作《真爱》,行文风格仿若托翁再世;《再见,表情》等虚拟现实作品,将计算机图形等技术与新媒介叙事方法应用于艺术生产,产生震撼视觉效果。新媒介不仅是影响艺术生产的创新因素,而且是不断改变艺术观念和审美理想的技术力量,人机共舞的时代悄然降临。

新媒介突破传统文艺生产传播模式,为当代文艺繁荣开辟可持续发展的广阔前景。随着文化艺术产业链快速延伸,新的文化艺术生态呼之欲出。新媒介条件下的文艺创作生产也被寄予“创新性”“精品化”“新高峰”的期许。从新风扑面到佳作迭出,新媒介文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此同时,文艺创作生产在价值引领和审美引领方面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充分发挥新媒介优势,使文艺真正承担好“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任务,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